联系我们
010-86229907

基金会与北京乐器学会就战略合作项目开展进行座谈

2020年5月12日下午,基金会秘书长于军、党支部书记赵彬一行到访北京乐器学会。双方着眼于2020年下半年度工作开展,深入交换了意见,就战略合作的具体落地项目进行了座谈,明确了的工作目标,布置了工作任务,将“社会普及音乐教师”师资培训公益资助计划纳为了下半年首要工作日程,并研究了筹备第一届乐器行业科学技术奖的相关事宜。

(双方就战略合作具体落地项目进行座谈)

基金会与北京乐器学会是战略合作伙伴,将共同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建立固定交往联络机制;以筹措音乐发展公益资金,资助专业人才培养,推动音乐艺术创新,扶植培养器乐教学、乐器演奏、科技创新、研究人才,促进国内国际音乐学术交流、发展普及性音乐教育、推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为目标,充分发挥双方文化、科技、艺术、教育资源优势,携手合作,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和公益文化活动。

(北京乐器学会秘书长金岩 、北京润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于军)

双方以“党建共建”这“1个核心”为引领,发挥党支部,党建工作小组共建优势,引领助推乐器文化公益事业高效发展。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共同打造“5个发展合作平台”:(1)打造器乐文化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学习交流平台;(2)打造器乐文化与公益融合互助发展共建平台;(3)打造国际器乐文化科技交流与公益发展共享平台;(4)打造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多元化精准扶贫公益平台;(5)打造构建全国专家资源信息共享互助发展平台。

(合影留念)

此次会谈加深了双方的战略互信,为下半年度以及今后的紧密合作迈出了重要性的第一步。未来,将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提升双方各自在社会公众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联合打造“1+5+N发展合作”新模式,实现器乐文化和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为全国广大器乐科技工作者服务。

瞻仰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再出发—— 基金会结合项目开展支部共建、互学互促

11月10日,在江西永丰“爱乐筑梦,培志育新”公益行活动结束后,抓住离井冈山距离较近的便利条件,基金会党支部与项目合作单位北京乐器学会党支部联合共建,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了“瞻仰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再出发”学习教育活动。

(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两个支部参加公益行活动的五名党员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参观学习。每到一处,党员们都认真听取解说员的讲解,实地参观了历史图片、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通过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家了解了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大家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他们知道,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大家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

(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学习讨论)

在井冈山烈士陵园,大家步入庄严肃穆的纪念馆,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牺牲的革命烈士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大家真切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使大家都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感受了一次思想洗礼,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通过这次支部共建活动,两个支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70年来祖国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根源。基金会党员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公益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时期坚定执着、追求理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革命优良传统,将井冈山精神作为一种指引,用心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公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金会党员接受红色教育再出发)

支部书记讲党课——基金会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

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中共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委员会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11月1日,基金会组织党员及全体在京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党课。

(组织专题党课)

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讲话》全文,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题讲专题党课。党课主要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党员干部要自觉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基金会全面发展迈向新台阶”四个方面进行讲述。大家在讨论时说到: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牢记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担当作为的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与身边榜样,查找自身和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当前的阶段性发展任务相结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党的初心使命转化为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和埋头苦干、求实奉献的自觉行动,在业务工作中真正做到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基金会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组织讨论)

下一步,基金会党支部将继续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充分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做到“紧贴形势抓党建、围绕业务抓党建、结合项目抓党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基金会受邀参加“6.21国际乐器演奏日发展论坛暨四弧创新古筝研讨会”

10月29日下午,“6.21国际乐器演奏日发展论坛暨四弧创新古筝研讨会”在北京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举办。中国乐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曾泽民;世界著名民族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自明;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和北京乐器学会常务副会长毕可炜;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殿英;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和北京乐器学会会长刘正辉以及业内专家、学者、演奏家等60余人参加会议,基金会秘书长于军、党支部书记赵彬受邀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合影)
(研讨会现场专家各抒己见)

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傅明鉴,青年古筝演奏家谢若乔试奏四弧创新古筝,并为大家演奏古筝的经典曲目。业内专家、学者、演奏家各抒己见,在充分肯定创新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宝贵意见。于军秘书长也在会议期间与毕可炜会长、金岩秘书长商讨关于传承中华民族器乐文化,开展乡村乐器文化艺术教育扶贫、建设中国民族器乐科普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建议。

(于军秘书长与毕可炜会长商讨)
(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傅明鉴演奏)

未来,基金会将秉承大型社会公益和全民互动参与文化精神,创新思路方法,用公益手段促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一步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为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北京润合公益基金会参加“不忘初心跟党走——社会组织集中捐资助学暨健步行”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工作部署,集中北京市社会组织力量,把相关扶贫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困难的群体,实现社会组织与对口扶贫地区困难群众的精准对接、定向发力,10月25日上午,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办、北京市体育总会、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联合举办“不忘初心跟党走——北京市社会组织集中捐资助学暨健步行”活动。700余家市、区社会组织的党员代表、负责人、从业人员,以及活动主办方有关领导、工作人员等1200余人参加现场活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向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约3000名困难家庭学生转赠本市社会组织募集款物750万元,同时开展了现场募捐和“健步走”配捐活动。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卢建讲话)

在此次活动中,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首次在52家联合党委所属社会组织中开展共产党员献爱心捐款活动,共为两地贫困家庭学生捐款57.3万元。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踊跃参与,300余家社会组织认领捐款1090万元、捐物折合480万元以及价值1400多万元的公益项目和服务,充分体现了我市社会组织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大爱精神。 

(基金会秘书长于军上台捐赠)

北京润合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的号召,捐赠资金人民币10万元。基金会全体在京工作人员参加现场活动。

(基金会参加活动工作人员合影)

(卢建同志与大家一起参与健步走活动)

(捐赠证书)

下一步,基金会将按照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北京对口支援地区的联系,进一步行动起来、联合起来,认真落实好此次活动捐赠款物、扶贫项目,更广泛、更精细、更专业地参与支持扶贫脱贫工作,齐心聚力,携手并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自身作用、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项目调研路上的党建

——项目考察调研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建活动

10月18日-19日,基金会理事李稻、曹新福,秘书长于军,党支部书记赵彬一行在南京高淳进行项目考察调研期间,结合当地党史教育资源,参观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重温那段艰苦岁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基金会党员理事一行参观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是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从皖南东征,开辟茅山根据地抵达江苏境内的第一站。陈毅驻淳期间,激情满怀,提笔疾书,写下了《东征出抵高淳》的壮丽诗篇,旧址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江苏省和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实景课堂示范点。

(重温革命历史)

参观中,通过陈列的珍贵照片、详实史料和真实文物,详细了解了新四军一支队在陈毅同志的率领下,由皖南岩寺出发,开辟茅山根据地,进而挺进苏南的曲折历程,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光荣历史,感悟了共产党员无畏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

(项目调研路上不忘党建主题教育)

党建活动结束后,基金会一行对高淳老城区、高淳老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项目考察调研,实地考察调研高淳老城区实地情况及高淳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情况,为基金会项目开展收集第一手资料。在考察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期间,参观高淳陶瓷博物馆,观摩生产、销售展厅,并听取工作人员对高淳陶瓷历史及发展现状介绍,对如何运用公益手段促进行业发展进行探讨研究。

(听取项目介绍)

未来,基金会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按照理事会要求和基金会业务范围,进一步总结梳理此次考察调研成果,积极探索“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路径,推动基金会全面工作迈向新台阶。

“姑苏桂花香,科学更芬芳”—“润苗筑梦”工程科普讲座走进苏州

10月15日-18日,基金会“润苗筑梦”工程携手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走进江苏苏州。中国科学院徐文耀、潘厚任、张德良三位教授先后为吴县中学、阳山实验初中、文昌实验中学、彩香实验中学、高新区第五中学、通安中学的2000多名师生作了十二场科普讲座。

(启动仪式在吴县中学齐钰楼报告厅举行)

10月15日,基金会“润苗筑梦”工程科普讲座走进江苏苏州启动仪式在吴县中学齐钰楼报告厅举行。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徐文耀副团长、潘厚任教授、张德良教授,北京润合公益基金会党支部书记赵彬,吴县中学副校长张会清,阳山实验初中教师、学生出席了启动仪式。10月17日,基金会理事李稻、监事袁启、秘书长于军聆听了潘厚任教授在彩香实验中学的讲座。

(基金会理事、监事、秘书长一行与潘厚任教授、彩香实验中学校领导合影)
(基金会理事、监事、秘书长和同学们一起聆听讲座)

徐教授围绕《流浪地球》为何逃离太阳、如何逃离太阳和逃往何处三大问题,带领同学们走进地球科学的世界,不仅为同学们解读了太阳演化、热核聚变、红巨星、氦闪、宇宙速度等14个地球物理的一些专业名词及概念,同时还为同学们展示相关的图片,激发了大家对天文地理的兴趣。

(徐文耀教授为阳山实验初中同学做讲座)

潘厚任教授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这一特殊身份也迅速的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潘教授从航天飞机的组成和功能、航天服的作用、航天员的饮食要求等方面给在座的学生作了详细地介绍。生动的讲解,精彩的视频,激发了大家对航天航空事业的向往。

(潘厚任教授为彩香实验中学学生做讲座)

张德良教授围绕钱学森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为大家讲述了他的老师钱学森是如何坚决回到祖国,如何在恶劣条件下研究“两弹一星”,如何给他们上课,如何给他们考试。不仅讲钱学森先生如何做事,更讲述了钱学森先生如何做人,让同学们更坚定了严以律己求学问道,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心。

(张德良教授为文昌实验中学同学做讲座)

活动过程中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讲座,还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老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解说,图文并茂的呈现,幽默风趣的演讲圈粉无数,会场的掌声笑声不绝于耳,同时大家也对科学的认识翻开了新的一页。

(讲座现场同学与教授互动)

讲座过程中,老教授们还与学生们进行了互动。学生们积极提问,教授们耐心地一一解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一个多小时的科普讲座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的神秘殿堂,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同时这场科学盛宴也在学生心中洒下了一颗颗科学的种子。

喜迎建国70周年,我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结合第一联合党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安排,我会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我为祖国70周年送祝福”主题党建活动及“我和我的祖国”红色主题观影配合活动。

(开展主题党建活动)

基金会工作人员精心录制视频,为祖国送上自己的祝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祖国母亲70周年生日快乐,祖国万岁!祝福仪式简单而又庄重,同志们表示深受教育和鼓舞。

(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祝福)

10月10日,为充分发挥优秀影视作品鼓舞人心、激励奋进的特殊作用,基金会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影片结束后,大家纷纷交流自己的感想,项目部王秀杰说到:“这部影片令人心灵震撼,令人潸然泪下,令人热血沸腾,确实触动内心的爱国之情。”秘书长于军深有感触的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祖国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有多少无名英雄在默默付出与奉献。”

(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红色主题影片)

下一步,基金会党支部将继续按照联合党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持续开展好主题教育配合活动,做好落实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金会在门头沟区下马岭村开展帮扶活动

2019年9月24日,基金会秘书长于军一行受邀走进门头沟区下马岭村参加北京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公益捐款暨慰问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市委社工委副书记、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卫东,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党建处处长陈晓亮,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组织处副处长周响,社会团体公益基金会、门头沟区民政局、雁翅镇政府、下马岭村委会等相关负责领导同志。

下马岭村地处永定河流域109国道沿线,西距雁翅镇政府7公里,北距门头沟区政府35公里,全村村域面积13.13平方公里,共计298户,432人。其中农户130户,202人;非农户168户,230人;五保户4户,4人;低保户8户,12人;残疾人57人。2016年底,认定的低收入户68户,119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是全市的共同任务,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不掉队。在后,基金会向下马岭村委会捐赠了帮扶资金30万元,用于促进村里低收入农户增收,改善生活居住条件。

随后,座谈会上,下马岭村党支部书记杜福军同志对下马岭村的地理环境以及生产生活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民政局驻村第一书记鉴保江就村庄规划以及未来发展“村级福利中心”设想进行了发言;基金会秘书长于军简要汇报了目前主要开展的“润泽暖心”、“润苗筑梦”、“润合万邦”三大项目内容,表示希望结合村里需求,为村民脱贫致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最后,陈卫东副局长讲话,首先感谢社会团体公益基金会对下马岭村的大力支持,希望当地负责同志要用好帮扶资金,做到高效透明,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就产业、文化、养老加强顶层设计,从外部帮扶“输血”向自身“造血”增收转变。

未来,基金会融合现有资源,积极参与到下马岭村的帮扶工作中来,携手共创脱贫工作新局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帮扶工作,切实履行社会组织的公益使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

开学第一课—“润苗筑梦”工程科普讲座走进山西灵丘

9月1日—4日,基金会“润苗筑梦”工程携手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走进山西灵丘。中国科学院白武明、徐文耀、刘定生三位教授先后为灵丘一中、灵丘四中、豪洋中学、城内小学的1800多名师生作了科普讲座。

(启动仪式上基金会负责人、科学家们与参会县、局、校领导合影)

9月2日上午,基金会“润苗筑梦”工程科普讲座走进山西灵丘启动仪式在灵丘一中报告厅举行。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白武明团长、徐文耀副团长、刘定生教授,灵丘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罗永山,政府副县长张秀丽,教科局局长刘瑞生、副局长刘应智,北京润合公益基金会项目负责人蔡毅,灵丘一中校长邓建功、豪洋中学校长宋林峰、灵丘四中校长张春雷,教科局教研室主任杨剑峰及高中部教研员,灵丘一中教师、学生出席了启动仪式。

在科普讲座上,老科学家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再配以丰富、逼真的三维画面作演示,向同学们讲述了地球的相关科学知识,展示了科学的无穷魅力,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白武明教授为灵丘一中师生作科普讲座)

白教授首先从“地球的年龄”“地球为什么会有磁场”“月球有磁场吗”等问题入手,积极引导同学对地球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为了更科学系统地解答这些问题,白教授先介绍了地球科学从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进程,从地球演化的角度讲述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过程以及对地球表面地震、火山、海啸等各种自然现象的影响,以科学的论据,揭开了极光形成的神秘面纱。讲座中白教授还和学生进行了互动,在互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获得了白教授的充分肯定,其中灵丘四中的两位同学不仅获得了白教授的表扬,同时还获赠了中国科学院院徽。

徐教授从空间有什么、太空探索历程、地球为什么会有生命、地磁场是什么,地球的可居住性,人类社会面临着怎样的自然灾害和空间灾害,地球是如何受到保护的等方面,讲解了太空环境的奇妙与奥秘,解读了地球出现生命的条件与要素,解说了天体演变与地球生物繁衍生息的状况,并重点阐述了地球所处的太空环境,地球的两位保护神——大气层和地磁场是如何保护地球的。积极引导同学对地球有关问题进行思考。他指出,地球人是幸运儿,应当爱护地球,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徐文耀教授在作《寻找新地球》专题讲座)

刘教授通过幻灯片向在场师生演示了遥感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大量专业翔实的资料照片,使师生们对航天遥感技术有了深刻的了解。刘教授介绍了可见光遥感、红外线遥感、雷达遥感、激光遥感、高光谱遥感等。讲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妙趣横生。遥感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其它星球乃至广阔的宇宙。刘教授用图片和视频作展示,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借助遥感技术能更好地看见美丽的地球,欣赏日夜交替的美景。刘教授告诉同学们,遥感技术让人类拥有了感知地球的 “千里眼” 和 “火眼金睛” ,为社会发展和群众日常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定生教授在灵丘四中作《遥感漫谈》专题讲座)

 三位科学家的科普讲座,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了地球、物理、遥感领域现代科技的魅力,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使学生们树立起热爱科学,学好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身的远大理想。